中國政府嚴厲打擊加密交易:仍占10 %的比特幣交易

編輯: ADAC

自 2013 年,中國政府對與加密相關的活動採取敵對立場。儘管中國全面禁止所有與加密相關的活動,但中國居民仍占全球所有涉及數位資產的交易約 10 %。

中國人民銀行的報告研究了加密貨幣如何影響本國的金融市場。報告顯示,全國所有P2P網貸平臺均已停業,貸款餘額從 1.2 萬億元降至 4,900 億元。該計劃“將互聯網平臺企業的所有金融業務納入監管(並)規範持牌機構與互聯網平臺企業的業務合作”。

中國政府早在 2013 年首先禁止銀行等金融機構為比特幣(BTC)交易提供便利,於 2017 年開始調查幾家加密公司,直接迫使其中許多公司關閉。然而,該行業不知何故在中國仍然活躍。 2021 年,中國政府對加密空間實施全面打擊,禁止其管轄範圍內的所有加密採礦(Minting)和交易活動。從那時起,它的所有努力都旨在消除該國的加密交易。

相關:中國不日實行新規定:加密貨幣將被加緊監管

 

中國的加密貨幣活動下降 80 %

中國最高法院最近規定,加密貨幣交易是非法集資。該裁決最終解釋了禁止加密的法律。因此,場外交易、 ICO/IDO 、加密貨幣交易所、加密貨幣期貨和收益農業等活動都是非法的籌款活動。任何非法募捐 5000 人、超過 7,913,645 美元或導致捐贈者損失 2500 萬元人民幣的個人,可被判處 10 年以上監禁。鑒於該解釋已經生效,現在在中國交易加密貨幣會使個人面臨長期監禁的風險。

即使交易量下降了 80%,當局仍然致力於根除加密貨幣並遏制圍繞它的炒作。報告稱,“嚴厲打擊無序經營金融、無照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開展打擊非法集資犯罪專項行動”。然而,儘管中國政府盡最大努力在國內根除加密貨幣,但中國公民已經設計了新的加密貨幣交易方式,一些礦工(miner)也得以保持低調。

相關:中國的兩會:展露對區塊鏈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