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香港的全球影響力、港元和內地的聯繫,使香港成為非常適合內地當局試用電子人民幣國際支付的地域。
業內專家表示,鑒於兩地在政治和經濟的細微差別,香港是使用中國央行數字貨幣 (CBDC) 進行國際支付的合適試驗台。
獨立戰略公司(Independent Strategy) 的策略師 David Roche表示,“香港為內地提供的是一個完美的實驗性中間站,既能使電子人民幣國際化也國際化,同時可以保持對它的政治控制”。
香港的試點符合內地“讓這個前英國殖民地成為通往世界橋樑”的總體戰略。例如,根據香港事實上的中央銀行香港金融管理局 (HKMA) 2月份的簡報,香港一直是主要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且超過 70% 的離岸人民幣結算是通過香港進行的。
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數字人民幣將在春節後不久推出,而香港有望成為中國當局試點使用數位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的實驗室。
Roche表示,選擇香港是顯而易見的,“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卻有一種單獨的貨幣”,這使它成為內地當局學習如何進行電子人民幣國際支付的良好試驗場所。
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試點專案只是電子人民幣跨境使用更廣泛實施的開始。
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高級財務經理Matteo Giovannini說,“在最初專注於零售支付之後,隨後將擴展到批發交易。鑒於內地在試點測試中一直遵循非常謹慎的做法,故這項特定試點最初僅限於連接香港、澳門和廣東省的大灣區(GBA)進行小規模測試,因此觀察人士不必過於擔心。”
與此同時,亞洲商業戰略公司(All In Consulting)的董事總經理 Stanley Chao 也持有類似的觀點, “這項計畫將擴展到批發交易,然後是國際貿易和銀行交易,即使不是每月,其每年的交易額都可能達到數十億美元。另外,試運行具有重大的跨境影響。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東等與內地有大量貿易往來的國家將會對試行結果感興趣,因為這些國家正尋求開發自己的數字貨幣並“最終與中國的電子人民幣結盟”。
疫情後的復蘇
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其 9 月份的金融穩定報告中表示,由於受到持續的疫情和中美之間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經濟復蘇的步伐和力度仍然不確定。
以色列網路安全公司(BitMint)的首席執行官 Samid,曾參與為中國開發零售 (CBDC)試驗,表示,外加香港技術人才的移民影響,已經降低了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故“應採取極端措施改變路線,讓香港重新回到金融中心的地位。
同時,部署電子人民幣將使內地政府管理和控制大灣區和香港之間的資金流動,屆時一併提高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並提供更好的交易透明度。”
資本控制
多年來,內地一直嚴格控制資本外流。東方資本研究公司 (Orient Capital Research) 董事總經理 Andrew Collie 認為:“他們不希望中國境內的現有資本能夠在人們想要轉移的時候離開。一則,這會破壞國內經濟;二則,將無法控制貨幣政策。”
Roche也表示,對於內地而言,“它不希望看到大量資本外流而破壞人民幣的穩定——無論是電子人民幣還是人民幣——均不希望貨幣波動。”
Chao 表示,現在隨著 e-CNY 的推出,這種嚴格的控制可能會慢慢放鬆。 “以前,現金或紙幣都可能構成洗錢問題,因此促使中國實施嚴格的跨境管制。但隨著電子人民幣的發展和較少的現金交易,其能夠輕鬆監控跨境交易,從而允許更多資金流動且不必擔心洗錢的問題出現”。
憑藉電子人民幣的可程式設計性質,駐上海的金融科技顧問 Richard Turrin 說,“我們可以期待結束資本管制,因為貨幣本身是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