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員工不斷從大公司轉投 Web3: 互聯網的未來是什麼?

編輯: ADAC
Twitter Spaces 前首席數據科學家 Julien Gaillard 在 Twitter 上宣布,他將離開矽谷社交媒體巨頭,成為 DeFi 借貸平台 Aave 的數據科學主管。

圖片來源:Twitter

他在那條推特的評論中說,Web 3 的核心價值觀是去中心化、創新、公平和實驗,這概括了早期互聯網的大部分感覺。

與此同時,Facebook(現稱為 Meta)的加密貨幣項目負責人 David Marcus 也在 1 月 1 日開始了他自己的 Web 3 項目。

另一位 Meta 員工 Evan Cheng 也於 9 月離職創辦了 MystyLab。他目前專注於構建區塊鏈基礎設施,並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他的團隊 80% 的員工來自 Web 2 互聯網行業。

這一切都證明,一個 web3 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 Web 3 及其解決的問題。

Web 3.0 的世界

Web 3 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互聯網新迭代,以去中心化和賦能為核心發展。

Web1 是一個內容交付網絡,Web2 構建了社交媒體生態系統,而 Web3 旨在成為一個分佈式、去中心化的網絡。

儘管 Web3 的概念還很模糊,但大多數人設想的管理和監督權分佈更廣泛,社區成員和用戶具有討論、提議、投票和實施變更的能力。

區塊鏈起源於比特幣,這是第一種不依賴信用中介的主要貨幣,而是信任分佈式、去中心化的公共分類賬。它是一種沒有中心化機構的去中心化共識機制。

作為區塊鏈技術應用層的先驅,去中心化金融(DeFi)是互聯網向 Web3 邁進的重要一步。 DeFi 繼續主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層,Footprint Analytics 計算了去年去中心化金融項目的總鎖定量(TVL),獲得自 2020 年以來呈現大幅增長。

Web3 下一步將何去何從?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已廣泛用於區塊鏈、NFT 和元宇宙項目。其他領域,如雲存儲,也在快速增長。

Web3 解決了什麼問題?

互聯網由谷歌、Youtube 和 Facebook 等少數大型互聯網公司主導,它們使用大數據推薦內容。人們對他們處理隱私和言論自由的方式越來越不滿,許多人希望逃離由少數公司控制的生態系統。

問題 1:隱私問題

科技公司收集數 TB 的用戶數據,引發了對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的擔憂。 2021 年 11 月,《華盛頓郵報》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2% 的公眾不信任 Facebook。 目前,類似的數據和隱私濫用主要通過政府立法來解決,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也有所下降。一個完全不同的模型可能是解決方案。 在 Web3 中,人們使用分佈式數據存儲來保存數據,避免個人數據被中心化組織使用。目前致力於此的項目包括去中心化存儲協議 Arweave 和專門為數據隱私而構建的 Secret Network。

問題 2:言論自由

2021年1月,推特以煽動暴力為由封鎖了唐納德·特朗普的賬號,這也引發了全球範圍內關於言論自由的討論。 這些討論的核心是社交媒體公司是否有權審查言論的問題。但是,如果 Web 3 時代真的到來,世界會不會有一個更自由的在線環境?這是很有可能的,控制權分散到每個連接的用戶。

Web 3 的艱難之路

12 月,Twitter 創始人兼 Block 首席執行官 Jack Dorsey 在推特上表示,他認為人們無法擁有 Web 3,但資本可以。

Source: Twitter

Web 3 需要技術和資金,而 Web3 的最終形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和資金的態度。

此外,Web 3 的進入門檻遠高於 Web 2。

DeFi 比傳統金融更難上手,DeFi 比傳統金融更難上手。它不是那麼容易使用,因為它遠離法令和我們的生活。學習不是那麼容易,因為教育體系和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

區塊鏈應用層的其他領域也是如此。在人們適應了中心化的技術公司之後,接受全新的平台和系統總是需要時間。 Web 2 時代的到來使得降低為網絡做出貢獻的門檻成為可能。 Web 2 允許每個人在互聯網上貢獻內容。與 Web 2 網絡的門檻低到足以讓每個人都加入的情況不同,Web 3 目前在進入門檻方面似乎需要每個人都做更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