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新興趨勢技術,越來越多區塊鏈的應用日新月異。越來越多企業選擇投資或建構區塊鏈技術,在投資或構建之前,了解區塊鏈結構、功能和特性至非常重要。上一篇我們提到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以及“區塊鏈開發必然面對三角困境”。
相關:ADAC 區塊淺釋 | 區塊鏈結構入門:區塊鏈開發必然面對三角困境?擴展、安全和去中心化不可兼得嗎?
除此之外,關於區塊鏈結構,我們還應該了解區塊鏈架構中經常提及的各個技術層(Layers)—— Layer 0、 Layer 1、Layer 2、Layer 3:
區塊鏈技術層解釋
隨著加密貨幣的流通度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開發增加,區塊鏈技術層對於保持網絡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而高安全性將有助記錄保存技術的發展。區塊鏈層從最低級別第 0 層(Layer 0/ L0) 開始,然後上升到 L1、L2 和 L3。
簡單而言:第 0 層處理區塊鏈技術的基本功能和特性。第 1 層包括去中心化生態系統及其應用程序。第 2 層側重於第三方集成,將其與 L1 的特性相結合,形成節點(nodes),像是智能合約和自動交易就屬於 L2 應用:
第 0 層 / L0
區塊鏈第 0 層由有助於使區塊鏈成為現實的組件組成。它是允許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區塊鍊網絡運行的技術。第 0 層組件包括互聯網、硬件和連接,這些組件將使第 1 層能夠順利運行。
第一層 / L1
L1 屬於基礎層(foundation layer)。基礎層第安全性基於其不變性,該層負責共識過程、編程語言、區塊時間、爭議解決以及維護區塊鍊網絡基本功能的規則和參數,所以也被稱為實現層(implementation layer)。比特幣就是第一層區塊鏈的一個例子。
第一層的問題?
這些擴展解決方案一起使用時可提高網絡的吞吐量。然而,隨著區塊鏈用戶數量的增加,第一層似乎不足夠。“過時且笨拙”的工作證明共識(PoW)過程仍在第一層區塊鏈上被使用。
雖然這種方法比其他方法更安全,但它受到速度的限制。礦工需要使用計算能力來解決密碼算法。因此,從長遠來看,需要更多的計算能力和時間。此外,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第一層區塊鏈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結果,處理速度和容量都變慢了。
可能的解決方案?
股權證明(PoS)是以太坊 2.0 將採用的另一種共識機制。這種共識機制基於網絡參與者的抵押品來認證新的交易數據塊,從而產生更有效的程序。
分片(Sharding)是解決第一層區塊鏈問題負擔的擴展解決方案。簡單地說,分片將驗證和驗證交易的任務劃分為更小、更易於管理的塊。因此,工作負載可以分佈在網絡上,以使用更多節點的計算能力。由於網絡並行處理這些分片,因此可以按順序和同時處理多個事務。
第二層 / L2
位於基礎層之上的重疊網絡被稱為 L2 解決方案。協議通過從基礎層移除一些交互來利用第二層來增加可擴展性。因此,主區塊鏈協議上的智能合約只處理存款和取款,並確保鏈下交易遵守規定。比特幣的閃電網絡就是第二層區塊鏈的例子。
那麼,第一層和第二層區塊鏈有什麼區別呢?區塊鍊是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的第一層。第二層是與第一層結合使用的第三方集成,以增加節點數量,從而提高系統吞吐量。
第二層擴容解決方案
近年,第二層協議的流行程度呈爆炸式增長,尤其是目前它們被證明是解決 PoW 網絡擴展問題的最有效方法。一些第二層擴展解決方案有:
Nested blockchain (嵌套區塊鏈)
嵌套的第二層區塊鏈在另一個區塊鏈之上運行。
本質上,區塊鏈第一層建立設置,而第二層進行程序。在單個主鏈上,可能有多個區塊鏈層。簡單的理解時,我們可以將其視為典型的業務結構不會讓一個人(例如經理)負責所有工作,而是將任務委派給下屬完成後向管理層匯報,使得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減少了,而可擴展性得到了提高。
OMG Plasma 項目作為以太坊第一層協議的第二層區塊鏈,允許更便宜、更快的交易。
State channels(狀態通道)
狀態通道通過各種方法促進區塊鍊和鏈下交易通道之間的雙向通信,從而提高了總交易容量和速度。要通過狀態通道驗證交易,礦工不需要立即參與。相反,它是一種通過多重簽名或智能合約機制保護的網絡相鄰資源。當一個事務或一批事務在狀態通道上完成時,“通道”的最終“狀態”及其所有固有轉換都會發佈到底層區塊鏈。
狀態通道示例包括比特幣閃電網絡和以太坊的雷電網絡。在“三難困境”中,狀態通道放棄了一些去中心化以換取更高的可擴展性。
Sidechains(側鏈)
側鍊是與區塊鏈一起運行的交易鏈,用於大宗交易。側鏈有其共識方法,可以針對速度和可擴展性進行調整,並且實用代幣經常被用作側鍊和主鏈之間數據傳輸機制的一部分。主鏈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般安全和爭議解決。
在幾個重要方面,側鏈與狀態通道不同。首先,側鏈交易在參與者之間不是私有的;相反,它們在分類賬上公開發布。此外,側鏈上的安全漏洞不會影響主鍊或其他側鏈。從頭開始構建側鏈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工作。
Rollups(匯總)
Rollups 是第二層區塊鏈擴容解決方案之一,它在第一層網絡之外執行交易,然後將交易中的數據上傳到第二層區塊鏈。第一層可以保證 Rollups 的安全,因為數據位於基礎層上。
用戶可以從 Rollups 中受益,因為它們有助於提高交易吞吐量、開放參與和降低礦工費(Gas Fee)成本。
第三層 / L3
第三層或 L3 通常被稱為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L3 項目充當用戶界面,同時掩蓋了通信渠道的技術方面。L3 應用程序賦予了區塊鏈在現實世界中的適用性,正如區塊鏈架構的分層結構中所解釋的那樣。
區塊鏈第一層是去中心化系統的基礎。底層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問題通過第二層協議解決。但是,很多第 3 層協議 (DApp) 目前僅在第 1 層上運行,繞過了第 2 層。
隨著對加密貨幣需求的增長,區塊鏈協議擴容的壓力也將隨之增加。因為區塊鏈層都有各自的限制,最終的解決方案將是開發一個可以解決區塊鏈可擴展性三難困境的系統。
相關:ADAC 區塊淺釋 | 區塊鏈結構入門:區塊鏈開發必然面對三角困境?擴展、安全和去中心化不可兼得嗎?
相關:ADAC 區塊淺釋|穩定幣真的穩定嗎?重要卻仍充滿缺點?一文讀懂穩定幣!
🚀 搶先看新聞🔥 獨家空投🔥 AMA 🔥 🌈 一按加入 Discord Web3 關注組 ✴️